队伍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建设成果 >> 正文 建设成果

省级教学团队—刑法学教学团队

信息来源: 山东政法学院 发布日期: 2014年06月17日 00:00浏览次数:

刑法学课程系200511月我校确立的首批校级重点精品课程,系20077月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资助的本科层次的省级精品课程。

刑法学是教育部规定的14门法学核心课之一,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是基本的实体法之一,也是法科院校学生必修课之一。刑法学课程作为我校法学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为了在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刑法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来分析、解决司法实践中相关刑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校每年有3000名本科(含专升本)学生学习这一门课程,涵盖全校法学专业,影响很大。同时在我校历史上,刑法学科一直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自1983年开始刑法学授课以来,在几代人的不断摸索和努力下,经过20余年的努力,本课程的教学已经日臻成熟和完善,在教学和研究上形成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为此,山东政法学院着重加强刑法学教学科研管理,以刑法教研室为依托,组建和培养了一支精干的刑法学教学队伍。

1、团队组成

刑法学教学团队以质量工程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重点,以刑法教研室为建设单位,以刑法学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在二十几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雄厚、师德水平高、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优异的教学队伍。目前,刑法学教学团队有16名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0人,本科2人;34岁以下青年教师3人,35405人,41456人,46522人。教师中,省级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首届山东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1人,首届校级教学名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有海外访问、进修经历者3人,担任省级以上学会理事和副会长11人,90%教师荣获过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奖称号。100%的教师符合上岗资格,88%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其中具有副教授资格的教师的比例达到69%以上。

2、带头人情况

刑法学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曲伶俐教授是刑事司法学院的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天桥区人民法院、天桥区人民检察院专家顾问,历下区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2002年当选为山东政法学院刑法学学科带头人,2003年荣获首届“山东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2006年被评为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荣获山东省师德标兵和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荣获山东政法学院“师德标兵”、“优秀教学奖”、“科研工作突出奖”、“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86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以来,她一直从事刑法学的教学工作,年均工作量200余课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刑法学的主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授课。注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因材施教、教学互动。擅长案例教学,开展过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模拟法庭式、学术沙龙式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研制了完整的刑法学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中。她不仅教学效果优秀,而且具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带领本团队教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教学的同时,注重科研。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了学术著作3部,主编(副主编)了15部著作、教材,其中,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3部,参编了5部著作、教材的撰写。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两项、教育部规划课题一项、山东省教育厅课题一项,主持校级课题和教改项目四项,参加省部级重点课题三项、山东省教育厅课题两项,参加校级教改项目三项。荣获各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20项。其中,荣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荣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两项;荣获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荣获山东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7项。

3、教学工作

刑法学教学团队教学指导思想是:以质量工程为中心,以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严抓教学管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开展创新性教学的研究。刑法学教学团队注重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系统的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档案完整,科学运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教师信息档案和教学资料档案,把资料的积累和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能够根据刑法的修订、立法、司法解释的颁布和学科前沿的状况及时更新。在教学方法上,能够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模拟法庭式、学术沙龙式等教学,尤其是案例教学,是2000年以来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从试点到推广,目前,刑事案例教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刑法学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进行授课。在实践教学上,通过堂内的案例教学、口头报告和堂外的刑法课程竞赛、辩论赛、学术沙龙、模拟庭审,校内的法律援助站、诉讼业务实训室、司法鉴定实验室、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建设上,经过刑法学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刑法学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刑法学课程2005年获山东政法学院重点精品课程;2007年获得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涌现出校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14人;建成水平较高的刑法学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率达到100%以上。

4、教学研究

刑法学教学团队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刑法学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研讨。2006年获准立项国家教育部教学研究重点规划课题《法律思维方法培养与实训研究----以刑事案例教学为视角》一项;2000年获准立项司法部教育研究课题《高等法律职业教育职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培养途径研究》一项;2006年获准立项教育厅课题《法学教育研究—以重构法学教育价值观为视角》一项;2005年获准立项山东政法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刑事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研究》、《刑法学课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研究》、《刑事案例教学中法律思维方法培养及实训研究》、《刑事案例教学法研究》、《刑法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刑事模拟法庭实践课教学研究》六项;2007年获准立项山东政法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考试制度改革研究》一项。《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两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

4、教材建设

我校刑法学授课采用的是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的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刑法学专业博士学位点的部分教授合作编著,供高等学校法学本科使用的教材。200210月该教材第一版获教育部“2002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带头人曲伶俐教授还承担过(副主编)两部《刑法学》的21世纪课程教材,主编过《刑事案例研究》高等学校法学案例教学丛书1部,主编的司法部全国法律类高职高专通用教材的《刑事法律制度》和当代中国司法警官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刑罚学》正在撰写过程中。另外,在多年不断的积累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与授课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其中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指导书、习题集、教学案例选编,以及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样本的刑事法律论坛VCD盘。上述辅助教材及其主要内容已上网成为网络资源,由此形成了与刑法学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5、科研能力

刑法学教学团队科研指导思想是:营造严谨的学风和文风,凝练学术品位,以“刑事一体化”为科研方向,以刑法学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题和精品、力作为两翼,实现科研水平真正提升。近几年,刑法学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0项,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7项,校级科研项目20项,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8部。正在主编3部全国统编教材。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其他类奖励,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

综上所述,刑法学教学团队具有明显的特色。一是教育理念先进,敬业精神强,团队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活跃。二是团队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好,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上趋于合理,业务素质优良,整体实力强,且团队内外关系和谐,战斗力强。三是教学管理规范、合理,课程建设达到优质,本课程教师主持43项教研科研项目,并不断将一些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拓学生视野以及培养学生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四是团队教师的刑法学各方面知识全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